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
这首诗以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德、理想等方面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中的“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如同敲击建鼓寻找迷失的儿子,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开始学习。这种困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试图寻找自己的方向,但又感到迷茫和无助。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感慨,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但诗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他认为现在还不是太晚,还有时间可以慢慢寻找。这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无奈,他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方向。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社会就像一个巴人国家,充满了各种矛盾和纷争,人们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这种认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不需要推舟前行,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即可。这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自信和乐观,他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然而,在诗人的内心世界中,也存在许多矛盾和挣扎。他感到自己无法安定下来,无法满足现有的生活条件,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他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又感到自己无法得到这样的支持。这种矛盾和挣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德、理想等方面的复杂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