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於境,恐皆离乎天。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 |
这首诗的标题是《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淡泊和超越世俗纷争的诗。这首诗的每一行都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首先,诗的第一句“上达何外暴”,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纷争的向往。“上达”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上升到高处,远离地面,象征着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纷争。诗人通过“何外暴”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世的宁静和平静的赞美。 接下来,“真乐非幽园”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这里的“幽园”可以理解为幽静的田园,象征着远离世俗纷争的地方。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和繁华,而是内心的淡泊和宁静。 第三句“凡有动於境,恐皆离乎天”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思想,他认为所有的动荡和纷争都是源于对名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执着,而真正的宁静和淡泊是超越这些的。这里,“天”可以理解为自然、天性,诗人认为只有回归自然、回归本真,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 第四句“我自淡不厌”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的态度和追求。“淡”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淡然处之、不贪求的态度。诗人认为自己不追求名利,不厌倦淡泊的生活,这种态度是值得赞赏的。 最后一句“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描绘高山果树的峻极之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暗示了真正的宁静和淡泊是超越时间和历史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值得追求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淡泊和超越世俗纷争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淡然处之的态度。诗中的意象和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让人深思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