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
这首诗《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诗,它描绘了两位古代名士刘伶和毕卓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刘伶和毕卓这两位古代名士,他们都是以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形象著称于世。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喜好饮酒,放浪形骸,曾有“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言壮志。而毕卓则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士,他喜好饮酒,常常夜宿酒肆,醉眠于酒瓮之间。这两位名士的形象在诗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洒脱和自由。 其次,诗中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早晨跟随刘伶外出饮酒,夜晚则跟随毕卓回到家中。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的自由和洒脱,不受世俗的束缚,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最后,“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之情。作者认为像刘伶和毕卓这样的人不应该仅仅依靠卖卜为生,而应该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两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描绘刘伶和毕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