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寻访道士,欣赏其羽衣翠竹,与双童子一同游玩,感受山中清幽之景的诗。诗中还提到了桃源洞的避秦之境,表达了对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诗人寻访道士于山阴之地,映照着翠竹,羽衣新洁。此句描绘出道士的清雅形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一句,诗人与道士一同陪伴着双童子游玩,与双童子的陪伴更显道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而“五老人”则象征着长寿与智慧,也暗示了道士生活的超凡脱俗。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两句,诗人描绘了山中清幽之景,水花在松下静静开放,坛草在雪中却已显露出春意。这里既表现了道士生活的清静无为,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幽之景的喜爱。 最后“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一句,诗人借桃源洞的避秦之境,表达了对道士避秦生活的向往。桃源洞在古代传说中是避秦的理想之地,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道士避世以求清静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士清雅的生活、山中清幽之景以及避秦之境,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