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别仪上人》

师似浮云触处闲,倦飞知我未能还。
林泉会有相逢日,风月应须乞半山。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老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首句“师似浮云触处闲”,诗人将老师比作浮云,寓意深远。浮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漂浮,触处皆是,象征着老师的存在是如此的普遍和无处不在。同时,也表达了老师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同浮云一样,随时随地为诗人提供帮助和指导。 “倦飞知我未能还”一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疲倦飞翔的状态,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诗人深知老师的教诲如同倦飞的鸟一样,一直陪伴着自己,使自己无法回到林泉之中。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老师的敬爱和依赖之情。 “林泉会有相逢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与老师再次相见的期待。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与老师在林泉之间相遇,重温旧日时光,继续探讨学问。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和对知识的追求。 “风月应须乞半山”一句,“半山”是诗人的老师,也是他的榜样。诗人希望在风月之夜,能够向老师请教,学习他的智慧和品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诗人的语言朴素而真挚,情感深沉而感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诗词
  • 1
    [唐]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
    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 2
    [唐]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域遥。
  • 3
    [唐]
    朝为三室印,晚为三蜀人。
    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
    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
    公门辄无事,赏地能相亲。
    解衣初醉绿芳夕,应采蹲鸱荐佳客。
    霁水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
    爱君乐事佳兴发,天外铜梁多梦思。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