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庭宇好崇基,枉把疏帘窣地垂。 必欲满堂阴有乐,谁能暗室自无欺。 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 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 |
这首诗是关于一个高尚的人在庭宇中享受阳光和清凉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关于诚实、透明和自我保护的深刻见解。 首句“高明庭宇好崇基”,描绘了一个宽敞明亮的环境,给人一种开阔、舒适的感觉。这里“好崇基”三字意味深长,不仅暗示了庭宇的高大和宽敞,也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和开阔的胸襟。 “枉把疏帘窣地垂”一句,描绘了疏帘低垂的景象,表现出一种优雅和宁静的气氛。这里的“枉”字,表达了一种浪费和不必要的行为,因为帘子没有必要一直低垂,这暗示了一种对物质享受的反思和对节约的重视。 “必欲满堂阴有乐”一句,表达了高尚的人希望在庭宇中享受阳光和阴凉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公正和快乐的追求。这里的“阴”字,不仅指自然环境,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谁能暗室自无欺”一句,表达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高尚的人不会在黑暗中欺骗自己,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诚实和透明。这里的“暗室”象征着黑暗和欺骗,而“自无欺”则表达了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决心。 “卷舒未必风无意,间隙须防燕解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高尚的人不仅要有原则,也要有应对变化的能力。他需要警惕周围的危险,包括无意中的疏漏和潜在的敌人。这里的“风”和“燕”都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而“解窥”则表达了警惕和防范的必要性。 最后,“莫道人终可遮障,可终遮障亦何为”一句,是对前面所有思想的总结。高尚的人不应该过分依赖遮障,因为真正的保护来自于内心的坚定和正直。这里的“遮障”象征着表面的保护措施,而“亦何为”则表达了对这种保护措施的质疑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庭宇、疏帘、阳光、阴凉、诚实、自我保护等元素,表达了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和世界。它提醒我们珍惜美好的事物,坚守原则,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和变化。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