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 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 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 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 旧亭红粉阁,宿处白云关。 春日双飞去,秋风独不还。 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 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美丽、哀愁和孤独的爱情故事。它描绘了一位名叫“董氏”的女子,她有着娇娆的美丽,被人们誉为窈窕之名。然而,她的爱情生活并不如意,充满了悲伤和孤独。 首联“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描绘了董氏的美丽和魅力,她有着娇娆的性情,常常被人们誉为窈窕之名。这为读者勾勒出一位美丽、热情、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 颔联“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描绘了董氏的美丽与哀愁。在月落时分,她的美丽和韵味如同秋月一般,令人陶醉。然而,她的哀愁也如同秋夜的寂寥,令人感到凄凉。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董氏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颈联“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进一步描绘了董氏的美丽和精致的生活。她的妆奁上粘满了粉蕊,她的金花和翠条都显得那么精致。这表明董氏的生活精致而高雅,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尾联“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表达了董氏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却看不到帐中的爱人。这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董氏的美丽、哀愁和孤独。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董氏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