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
这首诗的标题是《游灵隐寺》,作者通过描绘游览灵隐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联“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描绘了作者逃离战乱之地,来到灵隐寺的情景。这里与石城(即杭州)相连,环境清幽,远离战乱。作者通过这一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痛恨。 颔联“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描绘了作者归山后的所见所感。木叶落尽,山路显得更加清晰;人们开始收割剡地的稻田,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一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颈联“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猴子在荒林中觅栗,战地上的累累白骨见证了岁月的无情。这一描绘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珍视。 尾联“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作者鼓励自己要像楞伽子一样,专心修行,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这一结尾既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也展示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游览,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痛恨,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以及对佛教的虔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情感和思考通过诗人的描绘和表达,得以展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