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翁九十余,旧向此山居。 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 槛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疏。 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 |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老人的生活的诗,通过对老人的生活细节和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老人坚韧不屈、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首句“儒翁九十余,旧向此山居”,诗人以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开篇,描绘出一位在山中居住多年的老人的形象。儒翁二字,既体现了老人博学多才,又暗示了老人历经沧桑的生活经历。 “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两句,展示了老人的生活态度。他活着的时候,喜欢与朋友对饮,享受人生的欢乐;死后,留下的却是满腹的学问和智慧。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老人对学问的追求。 “槛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疏”两句,描绘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新竹被摧毁,池中的莲花因为池子浅而显得有些稀疏。这里既有对环境破败的惋惜,也有对老人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最后,“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两句,诗人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结尾。即使环境再差,只要有子孙在身边,他们就会带着经书去耕耘劳作。这表达了诗人对老人子孙的期望,也体现了老人坚韧不屈、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生活细节和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老人坚韧不屈、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也通过老人的形象,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