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是清明应候风。 势如沧海浪、怒号空。 更兼泼火雨冥蒙。 如何得、枝上有残红。 最惜牡丹丛。 晓来吹尽折、教儿童。 且为支拄曲兰中。 还堪 |
这首诗的标题是《早是清明应候风》,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风情的诗。清明时节,天气逐渐转暖,风也开始变得频繁,这首诗就是对这种风情的描绘。 首句“早是清明应候风”,直接点明时间,清明时节,风开始成为一种应季的风,暗示着春天的气息。 “势如沧海浪、怒号空”,描绘了风的动态,风势汹涌,如同大海的浪涛在怒吼,这句诗的比喻非常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 “更兼泼火雨冥蒙”,泼火雨是清明节气的一种气象,形容这种雨如泼水般密集,天空被雨水笼罩,显得冥蒙(即模糊不清)。 “如何得、枝上有残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花落的感慨,如何得,即“如何能”,表达了诗人对花落满枝的无奈和惋惜。 “最惜牡丹丛”,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人最珍惜的花卉是牡丹,“牡丹丛”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身份。 “晓来吹尽折、教儿童。且为支拄曲兰中”,描绘了清明的景象,清晨,风吹落了牡丹花,儿童们开始捡拾残花,用竹枝支撑起来保存。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逝去的感慨和无奈。 “还堪”一句,暗示了诗人对清明节气的另一种活动——放风筝的欣赏和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风、雨、花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逝去的感慨和无奈。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