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 官竟不封右校尉,斗曾生挟左贤王。 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 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 |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悲愤和感伤的基调,描绘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深思考。 首句“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描绘了诗人的形象,手中握剑,鬓发如霜,回首往事,恨意绵长。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壮英雄形象,让人联想到古时的侠客和英勇的战士。在这种情境下,诗人的情感被推向了高潮,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官竟不封右校尉,斗曾生挟左贤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不平。他对于那些未能给予他更高官职的人感到失望和愤怒,同时也对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感到惋惜。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不公平待遇的抗议,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他寻找班超的传记,泪水不禁落下;再读李陵的书信,更是心如刀绞。这里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现实时的感慨。他站在灞陵桥畔,看着春风吹过,花雾迷茫,心中充满了茫然和无奈。这种描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为整首诗画上了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形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深思考。它以一种悲壮和感伤的基调,唤起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