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车败雀啄粟,桑下饷来乌攫肉。 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 忍饥蓬蒿固亦难,要是少远弹射辱。 老农辍耒为汝悲,岂信江湖有鸿鹄。 |
这首诗《坡头车败雀啄粟,桑下饷来乌攫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雀鸟和乌鸦的行为,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雀鸟在坡头啄食粟米的场景,以及乌鸦在桑下享用人类施舍的肉食。这两种鸟类的行为,一方面展示了生存的艰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世间的无情和无常。 接着,诗人借此引出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他认为,有些人会乘机投隙,自认为有才,但这种苟且求得的成功未必就是真正的福分。这里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不应过于追求短暂的利益,而应注重长远的发展和内心的满足。 尽管忍饥挨饿在蓬蒿中生存困难,但诗人认为与远处的弹射侮辱相比,这种生活至少少了一些威胁。这里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不是轻易放弃。 最后,老农停下了手中的农活为雀鸟感到悲伤,这反映出诗人对弱小生灵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而他相信江湖中有鸿鹄,即有更高远的目标和理想在等待着有志之士,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现象,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这首诗富有哲理,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