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庵来问钝何如,真个能参钝也无? 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 先师钵袋当传後,上座蒲团莫负渠。 我亦年来念休歇,约君同作钝工夫。 |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钝”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对“钝”的追求和向往。 首先,诗中的“钝庵来问钝何如,真个能参钝也无?”表达了诗人对“钝”的重视和接纳。这里的“钝庵”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弟子,他来询问关于“钝”的问题,诗人则以自己的理解回答他。 “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钝”的理解。他指出,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就像掘井只挖到地表就停止,或者把砖块磨成镜子,这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深入下去,挖掘到泉眼,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只有把砖块磨成镜子,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 “先师钵袋当传後,上座蒲团莫负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和信仰的尊重,以及对“钝”的追求的决心。他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继承和发扬先师的教诲,不要辜负了“钝”这个修行方法。 “我亦年来念休歇,约君同作钝工夫。”最后两句诗表明诗人已经对自己的修行有了新的认识,他决定与朋友一起深入修行,共同追求“钝”。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钝”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对修行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有深入修行,才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和佛法的真谛。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和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