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从来与道违,书生只合卧牛衣。 老狐五百生前错,孤鹤三千岁後归。 舌自生肥胜玉食,腰常忘带况金围。 一官彭泽曾何有,元亮还家悔昨非。 |
这首诗《温饱从来与道违,书生只合卧牛衣。》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联“温饱从来与道违,书生只合卧牛衣。”直接点明了一个主题:温饱与道义相违背,书生只应该过着贫寒的生活。这里的“温饱”并非指物质上的富裕,而是指世俗的富贵荣华,而“道”则是指书生所追求的理想和道德。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对书生命运的深深同情。 颔联“老狐五百生前错,孤鹤三千岁後归。”用老狐和孤鹤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命运。老狐因为贪图五百年的荣华而错失了三千年的自由,而孤鹤则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最终在三千岁时回归自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提醒人们应该珍惜当下的自由和选择,不要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 颈联“舌自生肥胜玉食,腰常忘带况金围。”则是对诗人自身生活的描绘。舌上的味觉比玉上的美食更令人满足,腰间空空如也,连金带都忘了带。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物质的轻视,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的淡然态度。 尾联“一官彭泽曾何有,元亮还家悔昨非。”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这一联既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清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厌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书生命运的同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