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非。 弃却甜桃树,沿山摘醋梨。 如是句中能会得,从教人竞觅玄微。 |
这首诗《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非》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首句“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非”,通过对比“惺惺”和“寂寂”两个看似相反的状态,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深层的哲学观念:真正的智慧并非外在的喧嚣或表面的寂静,而是内在的寂静,即“寂寂惺惺”。这种状态并非完全的静止,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明智。 “弃却甜桃树,沿山摘醋梨”,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诗人似乎已经放弃了甜美的桃树,转而选择沿山采摘酸梨。这不仅象征着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然,也暗示了他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如是句中能会得,从教人竞觅玄微”,最后两句强调了理解这种哲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了“惺惺寂寂”的道理,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然处世、追求内在智慧和真理的态度。它鼓励人们放下物质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理解人生的真谛。这种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