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亲去无归,家有十男子。 春秋此堂上,拜起共祭祀。 一贫乃青毡,书种幸未已。 人言抱子晚,君已三十四。 何时见入学,况未保龆稚。 老年树松柏,仁者用其意。 父母养我时,辛勤五兄弟。 蜂房今俯育,谁则逮菽水。 昊天真罔极,梦想九原启。 恭惟父母心,敢不嗣遗体。 平生忠与孝,举动法经史。 先训吾所知,功名盖天尔。 |
这首诗深情地描绘了家庭亲情、责任和期望。诗中的主人公面对家庭的贫困和艰难,仍然坚守着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并以经史典故为行为准则,追求功名,以实现父母的期望。 诗歌开头,主人公感慨自己已经没有亲人可以归去,家中只剩下十个男子。在春秋祭祀的堂上,他们一起拜祭祖先,传承家风。虽然家境贫寒,但是诗书传家的传统仍然幸存。人们说他生子较晚,而他已经三十四岁了。孩子们尚未入学,甚至无法保证他们的生活。但是他并不气馁,以老年树松柏的坚韧精神,秉持着仁者的心意。 主人公回忆起父母养育他们五兄弟的艰辛,而现在他们如同蜂房一样抚育着孩子,谁能够尽到孝顺的责任呢?他感慨昊天无极,梦想着九原开启,恭敬地继承了父母的遗志。他平生忠孝并举,以经史典故为行为准则,追求功名,以实现父母的期望。 整首诗洋溢着亲情、责任和传统美德的氛围,感人肺腑。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和传统美德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