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绕篔簹径,令人喜欲颠。 已持苏老节,更著祖生鞭。 傍舍应除地,新梢拟上天。 真成时夜卵,煨茁想明年。 |
这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诗人以篔簹(一种竹子)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首句“独绕篔簹径,令人喜欲颠。”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篔簹丛中的小径上,感到无比欣喜和愉悦。这里的“独”字体现了诗人沉浸在大自然中的孤独感,而“喜欲颠”则表达了诗人对篔簹美景的热爱和陶醉。 接下来,“已持苏老节,更著祖生鞭。”诗人用“苏老节”和“祖生鞭”这两个比喻来形容篔簹的坚韧和生长力。苏老节是指苏轼所赞美的竹节,而祖生鞭则是指竹笋生长迅速,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周围的土地。这两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篔簹的顽强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然后,“傍舍应除地,新梢拟上天。”这两句描绘了篔簹的生长环境和新梢的茁壮生长。诗人用“傍舍”形容篔簹丛旁的房屋,而“除地”则表现了篔簹生长迅速,不断扩张领地。而“新梢拟上天”则形象地表现了篔簹新梢的高耸入云,展现出篔簹的强大生命力。 最后,“真成时夜卵,煨茁想明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篔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真成时夜卵”用比喻形容篔簹的新笋像夜晚的卵一样,蕴含着生命的力量。“煨茁想明年”则表现了诗人对篔簹未来发展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篔簹的细腻描绘和生动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篔簹的生长和发展的描述,寓言了人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人以启示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