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钱得斗米,一斛当万钱。 嗟汝蚩蚩民,何恃以自全? 我欲告父老:食为汝之天。 勿结迎神社,勿饰杭湖船。 筑室勿斲削,但取垣屋坚。 妇女省钗泽,野妆何用妍。 趋利常处薄,众役常在前。 岁时相劳苦,盛馔一豚肩。 近市可致酒,虽薄亦醺然。 切勿慕公卿,早朝妨熟眠。 亦勿谋高赀,贪吏不汝怜,有负固吹毛,无罪亦株连。 岂暇论曲直,挺系如登仙。 短褐与饭豆,温饱可终年。 草庐挂苇箔,乃可数世传。 朱门虽赫赫,交化如飞烟。 为农最得策,本无禄与权。 时平自逸乐,奉牲祭其先。 不幸有散徙,均为寓民编。 吾诗不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村社会的困苦生活,以及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劝告。诗中以农民的口吻,诉说了生活的艰难,千钱才能得斗米,一斛米价值万钱,这显示出物价高昂,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诗人对农民的愚昧无知感到悲哀,他问农民们何以自保,何以生存。 诗人想要告诫父老乡亲,食物是他们的生活之天,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他劝告他们不要为了迎合神社而结队迎接,不要为了装饰湖上的船只而花费过多,不要过度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只要房屋坚固即可。妇女们不要过分打扮,野外劳作不需要美丽。他们要趋利避害,常常处在贫困的边缘,各种劳役压在他们身上。 诗人提醒他们不要羡慕公卿大臣,因为早朝会妨碍他们的熟睡。也不要贪图高额的财富,因为贪婪的官吏不会怜悯他们。有负债就会被吹毛求疵,无罪也会被牵连。他们哪有时间去争论曲直,被拘禁就像登仙一样。只要穿短衣吃豆子,就可以温饱一年。草庐挂着苇箔,就可以数世传承。朱门虽然显赫,但很快就会消失。 最后,诗人认为务农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农民没有官职和权力,只要天下太平,他们就可以自在逸乐,祭祀祖先。如果不幸流离失所,就要成为寓公,失去自己的家园。诗人的诗不是为了赞美农民的生活,而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改善。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农民的口吻和诗人的劝告,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生活状况和农民的困苦处境。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