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室悬知要肯堂,而翁家学颇增光。 一朝衿佩儒簪合,千古诗书屋壁香。 临曲烟霞归羽馆,钟山风月落僧房。 如何只揭精庐扁,解续斯文气焰长。 |
这是一首充满文化气息的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家庭的传承和风光。诗中以作室、家学、诗书等元素,展示了这个家庭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家庭的赞美和祝愿。 首联“作室悬知要肯堂,而翁家学颇增光。”描绘了家庭的学风和传承,其中“作室”指建造房屋,“肯堂”则是指认可并传承家族的文化。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家庭传承文化、发扬光大家学的赞美。 颔联“一朝衿佩儒簪合,千古诗书屋壁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家庭的文化底蕴,其中“衿佩儒簪”指学者的装束,“千古诗书”则表达了家庭的文化积淀。整句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家庭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 颈联“临曲烟霞归羽馆,钟山风月落僧房。”则表现了这个家庭所处的环境,其中“临曲烟霞”和“钟山风月”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羽馆”和“僧房”则表达了家庭的宁静和雅致。 尾联“如何只揭精庐扁,解续斯文气焰长。”则是诗人对这个家庭的祝愿和期许,希望这个家庭能够继续传承文化、发扬光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一个学者家庭的传承和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倡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