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包不住雁边峰,万里来参琰浙翁。 刀割万缘随指断,镜磨诸漏著身空。 不从贝叶鑽陈迹,只向薄团下钝工。 结羽依然销未尽,有时诗语学琴聪。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意象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修行和智慧的理解。 首句“挑包不住雁边峰”,用“挑包”无法遮住“雁边峰”的比喻,展示了生活中的无奈和无法掌控的事物。这不仅展现出诗人的哲思,也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 “万里来参琰浙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从远方来寻求智慧的决心。“琰浙翁”可能是一位智者或导师的形象,代表着诗人追求的知识和目标。 “刀割万缘随指断,镜磨诸漏著身空”,这两句充满了哲理。诗人用“刀割”比喻断绝世俗的纠葛,用“镜磨”象征对自我进行修炼和磨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自我提升的理解。 “不从贝叶钻陈迹,只向薄团下钝工”,诗人表示不满足于学习古老的知识,而是选择在当下的生活中下功夫,体现了诗人务实和进取的态度。 最后两句“结羽依然销未尽,有时诗语学琴聪”,诗人用“结羽”比喻未尽的尘缘,用“诗语学琴聪”表达在生活中学习、领悟的智慧。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意,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修行和智慧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