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 |
这是一首表达了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和事物被误解、被贬低的不满和愤懑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用典和比喻,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和事物的赞美和惋惜之情。 首句“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是指世人把伯夷、叔齐视为污浊不堪的人,这是对两位贤士的误解和不公。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反感和不满。 接下来,“指箕子而为愚”是指箕子因为忠诚于国家而被视为愚蠢的人。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忠诚、智慧被贬低的不满。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是指历史上的伯夷、叔齐因为拒绝吃周朝的粮食而采薇充饥,最终饿死,而箕子则被剃发成为奴隶。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哀悼之情。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是指好的宝剑被弃置不用,而平凡的鱼目却被当作宝珠珍视。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被误解的愤懑之情。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是指那些微小的虫豸怎能理解高大的山峰和清旷的都邑。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世俗无知、短视的不满。 最后,“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是指不要过于明察秋毫,去分辨璠玙和碔砆这样的宝石。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过于苛求细节、忽视大体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比喻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被误解、被贬低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世俗偏见和无知的不满和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