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见千山面。 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 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 但只恐、松枯石烂。 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 还念我,去归晚。 千岩万壑猿啼遍。 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 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 要分此、烟霞一半。 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亦合同萧散。 上帝近,永容懒。 |
这首词上片写仙,下片写猿,一笔空灵,一笔质实,将仙家气象与山中猿声两相对比,令人玩味。词中描写了作者与仙人的交往,抒发了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词人先写“醉见”千山,一个“醉”字,不仅写出了词人的醉态,也表现了山色的迷人。接着写蝉声鸟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的清幽。然后词人提到仙人的丹灶和陈灰犹暖,表现了仙人的存在和活动的痕迹。但是词人又担心松树枯萎、石头烂掉,仙人离去。于是他笑问年华是否不换,仙人洞里的笙箫是否断绝。最后词人表示自己归去晚了,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遗憾。 下片词人通过描写猿啼遍山、懊恨泪眼,表现了自己对世俗的牵挂和无法摆脱的烦恼。词人并非没有仙骨,只是被红尘牵绊,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纷扰。因此他希望能分得一半烟霞,与仙人一起萧散自在。最后词人提到朱仙、葛老和黄老等仙人,表示他们与上帝相近,永远容许懒散自在的生活。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仙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烦恼,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