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 笙箫无复闻,黄土化珠翠。 当时秦兵强,今亦归厚地。 我与诸贤良,举酒莫言醉。 曾谁问孟轲,空自有仁义。 |
这首诗以梁惠王筑台为引子,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 首联“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诗人以梁惠王筑台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昔日繁华的景象,台上笙箫齐鸣,歌舞升平。这一联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奠定了情感。 “笙箫无复闻,黄土化珠翠”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曾经的笙箫之声已经不再听到,曾经的繁华之地如今已化为黄土,化为了珠翠之地。这一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当时秦兵强,今亦归厚地”这两句,诗人借秦兵的强大和现在的衰落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曾经的秦兵强盛,如今也已化为厚土。这一联也暗含了对当今社会强权政治的批判。 “我与诸贤良,举酒莫言醉”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和贤良之士对当前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不谈醉话。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曾谁问孟轲,空自有仁义”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仁义道德的坚守和无奈。诗人感叹没有人问津孟轲的学说,空有仁义道德却无人问津,这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仁义道德的坚守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