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儿才读书,往往得官呵路衢。 君今五十始作掾,手板青袍非壮图。 况来桐汭水上城,折腰强颜休叹吁。 城西古祠能致雨,岁不有旱民无逋。 民乐未央君可娱,旧俗不与吾乡殊。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南方一个地方的小儿才读书,往往得官,但作者却以五十岁作掾吏,折腰强颜,并非壮图。然而,在城西古祠的帮助下,他为民除旱,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 首先,诗中描绘了南方小儿读书得官的场景,这是对当地文化教育的一种肯定。然而,作者却以自己的经历作为对比,五十岁才开始作掾吏,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无奈和不满。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南方文化教育的赞赏。 接着,诗中提到了城西古祠能致雨的神奇力量,以及在旱灾时为民除旱的功绩。这不仅是对作者个人能力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责任感。此外,诗中还提到“民乐未央君可娱”,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喜悦之情。 最后,诗中还提到“旧俗不与吾乡殊”,这是对当地风俗的一种肯定和赞美。这表明作者并不排斥当地的文化传统,而是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它们。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方文化教育、个人能力、人民生活和当地风俗的赞美和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通过对比、神奇力量、人民生活和当地风俗等元素,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