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权势》

权势世所重,桓温役孟嘉。
桓公自人雄,为下未足嗟。
颇怪蔡中郎,为董受疵瑕。
因之以取死,曾不念汉家。
士固感知己,尚安知其它。
搜牢则可诛,好邕自其佳。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历史人物权势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某些行为的批判和对道德、正义的追求。 首句“权势世所重”,直接点明权势在世间的地位和重要性,为整首诗定下了主题基调。接着,诗中通过对桓温役孟嘉、蔡邕为董卓所杀等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势的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 “桓公自人雄,为下未足嗟”一句,通过桓温的形象,表达了对权势的反思和对公正的追求。桓温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诗中并没有赞美他的权势,而是通过他的行为来反思权势的得失。 “颇怪蔡中郎,为董受疵瑕”一句,通过蔡邕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和知己的追求。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但因为忠诚于董卓而被杀,诗中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和对忠诚和知己的追求。 “搜牢则可诛”一句,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邪恶的批判。在历史事件中,有些行为被认为是邪恶的,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和对正义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某些行为的批判和对道德、正义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和对正义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权势、忠诚和知己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关诗词
  • 1
    [唐]
    无金寄与白头亲,节概犹夸似古人。
    未出尘埃真落魄,不趋权势正因循。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匹马东归羡知己,燕王台上结交新。
  • 2
    [明]
    请君停一觞,听我歌北邙。
    北邙在何许,乃在洛之阳。
    洛阳城中千万家,无有一家免乱亡。
    天地开辟来,死者生之常。
    远如上古诸皇帝,卒弃四海归山冈。
    富贵浮云亦易灭,筋骸化土诚堪伤。
    汉陵发掘竟何事,后世更留珠玉装。
    而况将相坟,不为荆杞荒。
    野火烧林断碑碣,牧童见草呼牛羊。
    当其得志时,直欲凌云翔。
    天子不敢忤,群臣非雁行。
    娇儿聪明尚贵主,爱女秀丽专椒房。
    昨日铸印大如斗,今日临轩封作王。
    风雷起掌握,瓦砾含辉光。
    权势有
  • 3
    [宋]
    彭年头脑太冬烘,眼似朱砂鬓似蓬。
    紕缪幸叨三字内,荒唐仍预四人中。
    放他权势欺明主,落却亲情卖至公。
    千百孤寒齐洒泪,斯言无路入尧聪。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