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 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 |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对朝政腐败,表达了对清廉正直官员的赞美和对贪官污吏的憎恶。 首句“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中,诗人以原陵作为典故,暗示董太师(董卓)的败亡是因为他贪图权位,不顾国家社稷,只求个人享乐,最终导致身败名裂。青草萋萋,象征着董卓败亡后的国家复兴之路。 第二句“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则表达了对朝政腐败的愤慨。诗人用“翔集”比喻官员们纷纷投靠贪官污吏,以求个人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而“公台”则是指官员们,他们本应选择正确的栖息地,即清廉正直的官员,为国家效力。然而诗人却以“不择栖”来形容他们,表达了对他们选择错误的愤慨。 整首诗以寓言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朝政腐败的批判和对清廉正直官员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贪官与清廉官员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贪官的危害和清廉官员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正直官员的期望和呼吁,希望他们能够选择正确的道路,为国家效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朝政腐败的批判和对清廉正直官员的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