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舆久驻武林宫,汴雒当时未易同。 广陌有风麈不起,长河无冻水常通。 楼台飞舞祥烟外,鼓笛喧呼明月中。 六十年间几来往,都人谁解记衰翁? |
这首诗是作者对宋朝皇帝在杭州(武林宫)的皇宫停留,而没有去中原旧都(汴京)的对比,表达了对宋朝偏安江南的赞扬,对中原沦陷的悲痛。 首句“皇舆久驻武林宫,汴雒当时未易同”直接点明主题,宋朝的车舆长久地停留在杭州的皇宫,而没有去中原旧都。汴京和洛阳当时与杭州相比,是难以相比的。这里用了“未易同”来表达作者对宋朝选择偏安江南的不解,但又不便直言,所以用“未易同”来表达。 “广陌有风麈不起,长河无冻水常通。”这两句描绘了杭州的繁华景象,大道上虽有风,却没有扬起的尘土;大河中虽无冰冻,河水却常通无阻。这是对江南的富庶和繁荣的描绘,也是对宋朝选择偏安江南的赞扬。 “楼台飞舞祥烟外,鼓笛喧呼明月中。”这两句描绘了杭州的夜景,楼台在祥烟之外飞舞,鼓笛在明月中喧呼。这是对宋朝皇帝在杭州皇宫的奢华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宋朝皇帝对江南的喜爱和欣赏的暗示。 “六十年间几来往,都人谁解记衰翁。”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六十年间几次往返,但都人谁来记住我这个衰老的老翁?这是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痛和无奈的抒发,也是对宋朝都人忘却历史的悲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宋朝皇帝在杭州皇宫停留的描绘和对中原沦陷的悲痛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宋朝偏安江南的不解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既有对江南富庶和奢华生活的描绘,也有对中原沦陷的悲痛和无奈的抒发,是一首情感深沉、寓意深刻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