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端式归漳州》

来居天王都,常梦苦竹溪。
乃识高僧趣,不为利物迷。
海燕乘华屋,区区竟衔泥。
安知矫翼鸥,岂类断尾鸡。
性同而质殊,何必庄指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来居天王都,常梦苦竹溪。乃识高僧趣,不为利物迷。》是一首描绘生活场景,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作者在天王都的梦境,以及与高僧的交流,传达出不为物欲所迷惑,保持内心清净的智慧。 首联“来居天王都,常梦苦竹溪。”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繁华的天王都中,常常梦到苦竹溪的场景。苦竹溪象征着诗人的清净内心,也暗示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疏离感。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为后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颔联“乃识高僧趣,不为利物迷。”这一联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认识到高僧不为物欲所迷惑的智慧,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向往和追求。这一联通过高僧的形象,传达出不为物欲所迷惑的智慧,同时也为后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颈联“海燕乘华屋,区区竟衔泥。”诗人以海燕为喻,描绘了世间万物为了生存而奔波的场景。然而,海燕在华屋间穿梭,却仍然执着于衔泥筑巢,这象征着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执着和追求。然而,诗人通过反问“安知矫翼鸥,岂类断尾鸡。”指出这种执着并非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尾联“性同而质殊,何必庄指齐。”诗人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虽然万物表面看起来相似,但本质却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人或物。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多样性的理解和接纳,也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场景和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对多样性的理解。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被物欲所迷惑,珍惜生命中的自由和幸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理解并接纳世界的多样性,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人或物。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诗词
  • 1
    [明]
    一尊绿酒付何处,东风吹来客将去。
    不愁客路不逢春,何日重来共春住。
    去住相看且尽杯,春游从此判醒回。
    眼底酒人风雨散,明朝人日为谁来。
  • 2
    [唐]
    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
    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 3
    [宋]
    秦川西去远,不意过漳川。
    归梦三千里,羁愁二十年。
    谋生空白发,行路若青天。
    馀事休相问,相留只醉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