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後钟鱼未动时,夜灯仍对碧琉璃。 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 |
这首诗《粥后钟鱼未动时,夜灯仍对碧琉璃。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是关于佛教禅宗的生活和思考的。它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诗人独自在禅房中,面对着碧绿的琉璃灯,思考着生死、智慧和枯木寒灰的奇妙之处。 首句“粥后钟鱼未动时”点明了时间是在深夜,此时僧人吃完粥后,钟声和鱼声还未响起,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粥在这里被用作象征食物,钟声和鱼声则代表佛教的教义和仪式。 “夜灯仍对碧琉璃。”描述了诗人独自在禅房中,夜灯明亮,对着碧绿的琉璃灯,象征着清澈、智慧和真理。琉璃灯的光辉象征着佛法的光明,照亮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这两句诗是诗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智慧和枯木寒灰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在钟鱼未动、夜灯明亮的时刻,不需要多言,枯木会自己恢复生机,寒灰也会自发热力,这正是禅宗追求的智慧和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的禅房场景,通过夜灯、碧琉璃和枯木寒灰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智慧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禅宗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富有禅意和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