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 漫将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 先生国论如砥平,三朝倚之作权衡。 泰阶两两元不动,自然万里无欃枪。 如今归来曲肱卧,世事无穷俱看破。 不栽桃李不鉏兰,山僧野叟时来过。 吾侪七十固已寿,更到期颐亦何有? 倘知生死本自平,拈放一边如把酒。 |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道德高尚、具有远见卓识的先生,他心境平和,不受世俗纷扰,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这位先生的敬仰之情。 首联“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描绘了先生的内心世界如同平直的砥石,没有一丝一毫的忿怒和欲望。这表达了先生内心的平静和无我境界,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之高。 颔联“漫将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用周易的典故来比喻先生内心的清净无染,无需刻意洗心革面,就已经达到了洗耳听道的境界。这进一步强调了先生的超凡脱俗。 颈联“先生国论如砥平,三朝倚之作权衡。”描绘了先生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同平整的砥石一样,为国家提供公正和平衡。同时,他也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国家的支柱。 尾联“如今归来曲肱卧,世事无穷俱看破;不栽桃李不鉏兰,山僧野叟时来过。”描绘了先生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他不再关心世俗的纷扰,只是简单地生活着,看破了世间的纷纷扰扰。他不种植桃李,也不锄兰草,而是与山僧野叟为伴,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先生的赞美,表达了对道德、智慧和远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生死本平、看破世事、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