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睛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 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 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 渡河不入境,未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
这首诗描述了水旱灾害连续十年的情景,导致饥荒和瘟疫遍布九土。诗人表达了人们不断祈求睛雨的愿望,虽然不是为了自己,但重复请求还是让人感到惭愧。然而,鬼神似乎理解人们的苦难,老病也进入了诗人的腰膂。虽然未曾向人祈求,但内心深处的愿望难以抑制。天空中厚重的云层聚集,微微的润意先流到了柱础上。风雨萧萧地停下来又发作,诗人坐着听到三更鼓。天亮后官吏们集合,泥土沾满了靴子和鞋子。登上城楼眺望麰麦,绿浪在风中翻舞。诗人感到愧对贤友,因为他们的雄篇斗新语让他感到自己的不足。但诗人认为,大熟的年份中,风雨占据了十五。天地本来没有功劳,祈祷和禳除灾害又有何用呢?如果不能渡河入境,就不如没有蝗虫和老虎。更何况斩白鹅这种下策,诗人认为不应该采取。 整首诗描绘了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苦难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祈祷和禳除灾害的有限作用的认识。在最后,诗人呼吁应该采取更为实际的措施来应对灾害,而不是寄希望于虚幻的祈祷和禳除。整首诗情感深沉,描绘细腻,反映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