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 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 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 吾曹亦圣徒,可不学颜孟?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磨镜和拭几与人心的清明,表达了对于人心污染的忧虑,以及对于圣贤品质的追求。 首句“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常见场景,即磨砺镜子和擦拭几案,皆是为了使它们更加明亮、干净。这里,诗人用磨镜和拭几的比喻,引出了对人心清明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发出了“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的感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人心不如几案和镜子那样容易清明的忧虑。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人心容易受到污染的现实。 “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人心污染的危害性。诗人警示人们,如果内心的污垢不及时清除,即使是微小的瑕疵也会成为心病。 最后两句“吾曹亦圣徒,可不学颜孟?”诗人以圣贤颜回和孟子的品质为榜样,呼吁人们要学习圣贤,追求内心的清明和高尚品质。 整首诗以磨镜和拭几为比喻,通过对比和层层递进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心污染的深刻关切,以及对于圣贤品质的崇敬和追求。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所传达的哲理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