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贤令尹,千载两相望。 昔也陶彭泽,今之章瑞昌。 拂衣置五斗,高兴挹羲皇。 避俗陶无悔,达生吾与章。 渊明三迳荒松菊,我携一瓢寓僧屋。 渊明乞食踵人门,我卖神丸办蔬粥。 渊明为酒接休元,我每移书谢州牧。 渊明纸笔课儿曹,我子长歌紫芝曲。 萧闲门户十三年,尚畏尘缘生处熟。 行将卜隐包家山,誓与苍生链大还。 愿君门外诛榛菅,来者勿拒容跻攀。 镜湖遗老老且孱,犹堪护鼎诃神奸。 功成拔宅自仙去,唯余井臼留人间。 |
这首诗表达了对两位九江贤令尹,即陶彭泽和章瑞昌的敬仰和追思。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展现了对自然、清闲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苍生的关怀和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决心。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渊明三迳荒松菊,我携一瓢寓僧屋”一句,通过对比陶渊明和自己居住环境,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甘愿过清贫生活的态度。“渊明乞食踵人门,我卖神丸办蔬粥”一句,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陶渊明在生活态度上的共鸣。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愿君门外诛榛菅,来者勿拒容跻攀”一句,表现了诗人希望诛灭奸佞,让有志之士得以晋升的愿望。“功成拔宅自仙去,唯余井臼留人间”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功成身退,将福祉留给苍生的崇高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清闲自然生活的向往,对苍生的关怀以及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决心,展现出诗人的崇高境界和壮志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