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子华应天院行香归过洛川》

印节传呼洛北还,府庭无论不妨闲。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闤。
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的画卷,通过印节传呼、府庭闲散、度桥寒色、按辔晴光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诗的首句“印节传呼洛北还”,以一种传令的方式开了全诗,使读者仿佛能听到一种古老的传唤声音,感受到了诗中的历史气息。而“府庭无论不妨闲”,则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为接下来的景色描绘铺垫了情绪。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这两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度桥的寒色和春服的温暖形成对比,按辔前行的马匹和晴光下的晓山相互映衬,既有静态的描绘,又有动态的展示,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闤”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述香穗的徘徊和花篮的繁会,给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的“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两句,诗人以白雪自比,表达了自己高洁却难以合群的性格。同时,通过“忍愧谁能寄我颜”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 1
    [魏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 2
    [唐]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
    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
  • 3
    [宋]
    草草园林作洛川。
    碧宫红塔借风烟。
    虽无金谷花能笑,也有铜驼柳解眠。
    春似旧,酒依前。
    何妨倚杖雪垂肩。
    五陵侠少今谁健,似我亲逢建武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