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狗不噬御,星驰慕民兵。 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 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 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 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 利财来应召,早怀逃窜情。 出门即剽掠,所过沸如羹。 总戎无节制,颠倒迷章程。 威权付便嬖,赏罚昧公平。 饥寒莫与恤,锐剉怨乃萌。 见贼不须多,奔溃土瓦倾。 旌旗委田野,鸟雀噪空营。 将军与左右,相顾目但瞠。 此事已习惯,智巧莫能争。 庙堂忽远算,胸次猜疑并。 岂乏计策士,用之非至诚。 |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和民兵状况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民兵的惨状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悲痛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人也对庙堂之上的决策者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的不智和猜疑导致了战争的延续和人民的痛苦。 首句“豢狗不噬御,星驰慕民兵”引出了战争和民兵的主题。诗人用“豢狗”比喻贪婪的统治者,用“噬御”形容战争的残酷,用“星驰”形容民兵的紧急召集。这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民兵的惨状和百姓的苦难,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民兵无组织、无训练的无奈。“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则指出了百姓缺乏教育和教养的现状,为下文的描绘打下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比喻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民在战争中生死无常的悲惨境遇。“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则表达了人民为保卫家乡而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 同时,诗人也对庙堂之上的决策者进行了批评。“庙堂忽远算,胸次猜疑并”一句,指出了决策者缺乏远见和互相猜疑的问题。“岂乏计策士,用之非至诚”则表达了诗人对决策者不真心实意对待谋士和人民的批评。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决策者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