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政首食货,钱币通有无。 国朝币用楮,流行比金珠。 至今垂百年,转布弥寰区。 此物岂足贵,实由威令敷。 庙堂喜新政,躁议违老夫。 悠悠祖宗训,变之在朝晡。 瞿然骇群目,疑怪仍揶揄。 至宝惟艰得,韫椟斯藏诸。 假令多若土,贱弃复谁沽。 钱币相比较,好丑天然殊。 譬彼絺与绤,长短价相如。 互市从所取,孰肯要其粗。 此理实易解,无用论智愚。 矧兹四海内,五载横戈殳。 赤子投枳棘,不知所归途。 一口当万喙,唇缩舌亦瘏。 |
这是一首关于货币、经济政策和国家状况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八政首食货,钱币通有无”开篇,直接点明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作为交换媒介,使得物品的流通成为可能。 接着,诗人描述了国家货币的演变,从纸币的出现到其普及流通,指出了货币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本身,而在于国家的法令和其背后的权威。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新政策的不满和担忧,认为变革过于急躁,忽视了祖宗的训诫。他用“瞿然骇群目,疑怪仍揶揄”来形容人们对新政策的反应,显示出社会的困惑和疑虑。 诗人进一步以“至宝惟艰得,韫椟斯藏诸”为比喻,阐述了对货币价值的理解。他认为,如果货币像土一样多,就会失去其价值,被人们贱弃。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好坏货币,阐述了市场的选择原则。他以“譬彼絺与绤,长短价相如”为比,说明了好坏货币在市场上的价值差异。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对国家现状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和人民苦难的悲痛。“赤子投枳棘,不知所归途”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助和迷茫。 最后,“一口当万喙,唇缩舌亦瘏”,诗人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货币为线索,深入探讨了经济、政治、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