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见卖玉器者。 或人欲买。 疑其是珉。 不肯成市。 聊作此诗。 以戏买者。 泾渭不可杂。 珉玉当早分。 子实旧楚客。 蒙俗谬前闻。 安知理孚采。 岂识质明温。 我方历上国。 从洛入函辕。 扬光十贵室。 驰誉四豪门。 奇声振朝邑。 高价服乡村。 宁能与尔曹。 瑜瑕稍辨论。 |
这是一首古诗,主题围绕着一个卖玉器的人和潜在的买家之间的交易展开。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玉器和珉石的区分,以及对玉器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歌以小序作为引导,介绍了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因。小序中提到了一个卖玉器的人,有人想买但怀疑是珉石,因此不肯成交。诗人因此写了这首诗来戏谑买家。 2. 诗的第一句“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用泾渭分明的比喻,强调了珉石和玉器应该早日区分开来。这表达了诗人对玉器的珍视和对珉石的轻视。 3. 接下来诗人通过“子实旧楚客,蒙俗谬前闻”来描述卖玉器的人的身份和背景。这里诗人用了“谬前闻”来表达卖玉器的人对玉器的认识是错误的。 4. “安知理孚采,岂识质明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玉器的赞美,以及对卖玉器的人不识货的惋惜。 5. “我方历上国,从洛入函辕”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的经历,表达了他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 6. “扬光十贵室,驰誉四豪门”这两句诗进一步赞美了玉器的光彩夺目,以及它在贵族豪门中的声誉。 7. 最后“宁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表达了诗人不愿意与那些不懂玉器的人为伍,宁愿独自欣赏玉器的美。 整首诗通过对玉器的赞美和对珉石的轻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世俗眼光的超脱。同时,通过描述卖玉器的人和潜在买家的交易,诗人也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社会现象的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