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峯竟无已。 积翠远微微。 寥戾野风急。 芸黄秋草腓。 我来岁云暮。 于此怅怀归。 霜雪方共下。 宁止露沾衣。 待余两岐秀。 去去掩柴扉。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归乡心情的惆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两句“连峯竟无已,积翠远微微”描绘了连绵不绝的山峰和远处淡淡的翠绿,展现出宏大且深远的自然景色。诗人的描绘细腻入微,使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野外的景象,风吹草动,秋天的草已经枯萎,芸黄满地。这里的描绘带有一种秋天的萧瑟之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观察的细致入微。 “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两句,表达了诗人来到这里的时间已经是年末,对此景此情产生了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人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读者能产生共鸣。 “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深秋的景象,霜雪降临,露水沾湿了衣裳。这里的描绘生动且具体,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霜雪的寒冷和露水的湿润。 最后两句“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等到万物复苏的春天,然后离开这里,回到家乡。这里的描绘充满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深秋的山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归乡的期待和惆怅。诗人的描绘细腻入微,情感流露自然,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