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 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 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 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 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 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借物喻人的诗。整体而言,诗人通过描绘一种植物(很可能是松树或柏树),表达了对坚韧不屈、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的赞美。 “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这两句表现出这种植物虽然高耸入云,犹如蛰伏的龙,但仍然不忘自己的本分,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与鸡鸣同步,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炎凉徒自变,茂悦两相知。”炎凉自变,指的是四季的更替,天气的变化。茂悦两相知,则表现出这种植物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茂盛生长,愉悦自在地展现生命力。 “已负栋梁质,肯为儿女姿。”这两句诗赞美了这种植物的本质,有成为栋梁的潜质,而不愿意展现出软弱的姿态。 “那忧霜贸贸,未喜日迟迟。”不惧霜雪降临,不喜日光迟迟,表现出这种植物的坚韧和刚毅。 “难与夏虫语,永无秋实悲。”难以与夏虫交谈,永远无需为秋天的结果而悲伤,进一步表现出这种植物的超脱与坚韧。 “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最后两句诗揭示了这种植物的天赋使命,也理解并遵循着天地的法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植物为媒介,赞美了坚韧不屈、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法则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