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南山绕屋,恰如万簪削青玉。 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 醉中领客上上头,忽惊平地翠浪浮。 一浪抛云入天半,众浪翻空湿银汉。 砰轰打到栏干前,天跳地踔乾坤颠。 主宾拍手呼钓船,定眼看来还不然,只是南北几点山。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台周边的美景,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山景、海景与读书台融为一体,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妙。同时,通过描述主宾欢宴、呼钓船等场景,表达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愉悦与畅快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下是对诗的详细解读: 首两句“读书台南山绕屋,恰如万簪削青玉。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描绘了读书台南北两面的山景,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山峦的连绵和青翠。“万簪削青玉”形象地描绘了南山的峻峭和翠绿,“碧海跃万波”则表现了北山的壮阔和波动。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这两句介绍了读书台的主人,即“高人子刘子”,以及他的楼阁被南北山峦环绕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读书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醉中领客上上头,忽惊平地翠浪浮。”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在酒醉中引领客人登上高处,突然惊叹于平地上的翠浪翻腾的场景,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一浪抛云入天半,众浪翻空湿银汉。砰轰打到栏干前,天跳地踔乾坤颠。”这四句描绘了海浪翻腾、波涛汹涌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大海的壮阔和力量。 最后两句“主宾拍手呼钓船,定眼看来还不然,只是南北几点山。”描述了主宾欢呼钓船的场景,但定睛一看,并非如此,实际上只是南北几点山的景象。这种描写方式既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又展现了山海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