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时》

好鸟无恶声,仁兽肯狂噬。
宁教鹦鹉哑,不遣麒麟细。
人人语与默,唯观利与势。
爱毁亦自遭,掩谤终失计。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以动物的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的现象,表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首先,诗人以“好鸟无恶声,仁兽肯狂噬”开篇,通过鸟兽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善良与仁慈的本质,即使是温顺的鸟兽也不会无端发出恶声或狂烈噬咬。这里诗人借助动物的形象,寓言式地揭示了善良和仁慈的本性。 接着,诗人以“宁教鹦鹉哑,不遣麒麟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鹦鹉因其能模仿人言,往往被用来比喻人云亦云的附和者,麒麟则常被用来象征珍稀、高贵的品质。诗人宁愿鹦鹉哑口无言,也不愿麒麟变得琐碎,这表现了他对于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盲目跟从的现象的深深忧虑。 然后,诗人通过“人人语与默,唯观利与势”揭示了社会现象的背后原因。人们言论的发出与否,取决于利益和势力。这种以利益为导向的行为准则,无疑揭示了社会的一种病态。 最后,诗人以“爱毁亦自遭,掩谤终失计”结尾,表达了对于人们自取其辱,掩饰真相的行为的深深无奈。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对于真理和公正的坚持,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动物形象为比喻,以犀利的语言和深沉的哲理,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弊端,表现了诗人的深深关怀和忧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关诗词
  • 1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
    [现代]
    北地小儿贪逸乐,南朝天子爱风流。
    权臣自愿成和议,金虏何尝要汴州!
    屠狗犹拼弦下命,将军偏惜镜中头。
    饶他关外童男女,立马吴山志竟酬。
  • 3
    [魏晋]
    静夜在能寐。
    耳听众禽鸣。
    大城育狐兔。
    高墉多鸟声。
    坏宇何寥廓。
    宿屋邪草生。
    中心感时物。
    抚剑下前庭。
    翔佯于阶际。
    景星一何明。
    仰首观灵宿。
    北辰奋休荣。
    哀彼失羣燕。
    丧偶独茕茕。
    单心谁与侣。
    造房孰与成。
    徒然喟有和。
    悲惨伤人情。
    余情偏易感。
    怀往增愤盈。
    吐吟音不彻。
    泣涕沾罗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