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未堪折,柔条时倚风。 朱轮过灞上,杜宇响褒中。 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 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文翁的教育作用,表达了诗人对文翁作为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和教育理念的赞赏。 首联“杨柳未堪折,柔条时倚风。朱轮过灞上,杜宇响褒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柳柔软,尚未到可以折断的时候,柳条在风中摇曳。车辆经过灞上,杜鹃鸟在褒中鸣叫。这些生动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文翁的治理下,地方繁荣、秩序井然。 颔联“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进一步描绘了文翁治理下的地方景象,春雨过后,栈道显得更加危险,但晴天时,树林中又发出了新生的红色。这里用“憎”字描绘春雨后的栈道,形象生动;而“发晓红”则描绘了雨后树林的新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颈联“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是诗人的主题所在,他强调了文翁作为地方官员的重要性,不需要过多谈论蜀地的政治状况,只需要学习文翁的治理理念和方法即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文翁的高度赞赏,也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和鼓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炼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文翁的高度赞赏和对地方官员的期望。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地方治理和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