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 |
这首诗《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描绘农夫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两句“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直接点明诗中农夫并无出众的农事才能,收获也并不丰富,但这里的描述并没有流于消极,反而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质。鸡豚,即鸡和猪,虽没有这些家畜家禽,但生活并不贫乏。 接下来的几句,“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和“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描绘了农夫的生活环境。他们利用自然材料,如蚌壳、槎沫(木筏上的泡沫)等来建造住所,用野芦编织成屋,用青蔓作为门户。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农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生活的简朴和自然。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一句描绘了农夫的孩子们,他们用荷叶等自然材料制作衣物,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纯真和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夫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种生活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这种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尊重,也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