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 物生各畏祸,所托辄蹈危。 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 虽云差自适,见事亦太迟。 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 |
这首诗的标题是《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月出、宿鸟、物生、老人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首段至“所托辄蹈危。”,诗人以月出为引子,描绘了夜晚树林的景象,宿鸟在无定枝上栖息。这里诗人借宿鸟比喻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助和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困境。接着诗人又以物生为例,阐述了物各自畏惧祸患,总是选择危险的地方寄托身家。这里诗人用自然现象寓言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危险。 接下来诗人以“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为过渡,描绘了一个倚壁而眠的老人,鼾声惊醒了孩子们。这里诗人以现实生活中的老人和孩子们比喻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诗人通过描绘老人的鼾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在“见事亦太迟。”这句,诗人表达了对人们发现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的遗憾和无奈。然而,在诗的最后一段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到“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这里,诗人似乎看到了生活中的一丝希望,那就是能够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享受自由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它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危险和未知,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道路,需要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同时,我们也需要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享受自由的生活。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