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 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 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 宗祥言其异事甚多。 作是诗以识之。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僧宝黁的形象和他的异事。诗人通过描绘宝黁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这位狂僧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宝黁的形象,“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通过“满院秋光”和“青松侧”的描绘,给人留下了宝黁禅意十足的印象。而“老僧倚杖”的形象则表现出宝黁的年迈和坚毅。 接着,诗人通过“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表现了宝黁的异事,也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和风范。宝黁不因外界干扰而动摇,一心修禅,这种精神境界令诗人感到惊叹。 随后,诗人通过“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祥言其异事甚多。”的叙述,介绍了宝黁的生平异事,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宝黁的印象。 最后,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怀念,“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诗人通过“寿逾两甲子”和“气压诸尊宿”的叙述,进一步凸显了宝黁的禅学造诣和高尚品质。而“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见宝黁的遗憾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宝黁形象和异事的描绘,展现了这位狂僧的风范和禅学造诣,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