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稚川之隶也。 邓道士守安,山中有道者也,尝于庵前见其足迹长二尺许。 绍圣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读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诗云: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遥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乃以酒一壶,仍依苏州韵作诗寄之云。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
这首诗描绘了对罗浮山隐者的怀念与想象,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寂寥与清苦,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倾慕。 首句“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化用了韦应物的诗意,以一杯罗浮春酒遥寄山中道士,表达了作者对道士的思念之情。罗浮春是罗浮山所产的名酒,采薇客则指山中道士,因其生活清苦,故以薇菜为食。 接着,“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两句,通过想象道士独酌醉卧的情景,进一步描绘了道士的山居生活。独酌罢,醉卧松下石,这种生活状态表现出了道士的孤寂与超然。 然后,“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两句,通过对道士清啸声声的描绘,展现了道士的高洁与脱俗。幽人指道士,不可见则表现了道士隐逸深山的特性,清啸则表现了道士的超然与不羁。 最后,“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两句,以戏谑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对道士的亲切与倾慕。聊戏庵中人,表现了作者与道士之间的亲密关系,空飞本无迹则表现了道士隐逸生活的无迹可寻。 整首诗通过对罗浮山隐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倾慕,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