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有陈时柏二株。 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 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 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 属余作二诗以记之。 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 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 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 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竹阁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却似萧郎笔,千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 |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上的柏树和竹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些禅意。 首联“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描绘了柏树的形态和来历,通过“鹤骨龙姿”的比喻,表现出柏树的高贵和优美。颔联“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通过描写柏树的坚韧和长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叹。 颈联“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描述了柏堂建筑的华丽和名字的由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尾联“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则通过柏树的长寿和禅意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同时,诗歌中也透露出一些禅意,表现出作者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