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蹊密密度金针,一一针针观世音。 妙净庄严成相好,光明感应发身心。 江横练色月浮水,雨灌华枝春在林。 闻见可中超有路,普门处处许相寻。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象的诗,充满了宗教色彩和神秘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充满光明和美妙的世界,引导读者去探索、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智慧。 首句“线蹊密密度金针,一一针针观世音”,通过“线蹊”和“金针”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精细、微妙的世界。每一针都是观音的化身,充满了妙净和庄严。这里既展现了世界的精细美,又暗示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接下来,“妙净庄严成相好,光明感应发身心”,通过对观音菩萨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妙净、庄严和光明的主题。这些词汇既描绘了观音的外貌,也传达了她的内在品质,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气氛。 然后,“江横练色月浮水,雨灌华枝春在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妙的画面。江水横卧,月色浮动,春雨灌溉着花枝,春意盎然。这些景象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最后,“闻见可中超有路,普门处处许相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超越现实、寻找内心宁静的道路的探索。普门处处,意味着观音菩萨无处不在,引导人们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宗教色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充满光明和美妙的世界。它不仅引导人们去探索内心的宁静和智慧,也让人感受到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