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 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常七八。 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 元丰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记其事。 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惭月影,怅焉感初凉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兄弟子由在人生旅途中的离合悲欢,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感慨和怅惘。诗的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人生经历和兄弟情谊的深深感慨。 首句“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无法入眠的场景。“双阙”指宫廷,暗示诗人此时正在思考国家大事和自己的人生道路。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烦扰和不安,车轮的轰鸣声在枕边回荡,使他的梦境无法持久。这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这里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以新秋、梧叶、风雨等元素,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力量,同时也隐喻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 “独行惭月影,怅焉感初凉。”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月影和初凉为引子,表达了自己独行时的惭愧和怅惘之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既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也是对兄弟子由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兄弟情谊的深深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