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独坐,与影相伴的学者形象,表达了他对武学、战功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愤懑之情。 首句“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通过描绘深夜独坐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投入。灯下独坐,与影子交流,形成一种寂静而专注的氛围。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专心致志、无暇他顾的状态。他挂起帷幕,面对古籍,全身心投入到对古人的研究中,无暇欣赏周围的园林美景。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称赞使君的武艺和诵读《十三篇》的才华,表达了对武学和英雄事迹的向往。“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生动描绘了使君英勇善战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然后诗人通过“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表达了自己才智过人却无法实现功名的无奈与悲叹。这种愤懑情绪在“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中达到了高潮。 最后两句“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则以壮志凌云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征战的向往和决心。他希望能像使君一样白衣执矢,征战皋兰山,建立功勋。 整首诗通过深夜独坐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武学、英雄事迹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愤懑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